首页

女王的调教

时间:2025-05-30 06:10:27 作者: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首次举行 发挥1+1+1大于3效应 浏览量:19001

 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(记者 谢雁冰)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2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。三方首次正式“同框”,备受外界关注。

  会议以“共创机遇 共享繁荣”为主题。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建立起三方峰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,堪称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。

  在受访专家看来,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举行,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全新阶段,有利于促进跨区域互利合作,发挥1+1+1大于3的整体效应,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繁荣注入动力。

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上说,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地图,比划一下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位置,可以发现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。大家都知道,三角形最具稳定性,我们三方通过更为紧密的联接和合作,能够形成资源、制造、市场的有机聚合,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和增长极。

  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,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“一带一路”,三方的交流合作穿越千年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表示,历史上的友好交往与近年来的密切合作,为三方峰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互信基础。

  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、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四分之一。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长、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广大表示,东盟、中国和海合会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实体,从经济规模上便可以看出,三方合作势必释放更多潜力。三方经济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强,跨部门贸易、投资和经济合作前景广阔。

  在外界看来,中国的技术和市场、东南亚的人力资源成本、中东地区的资本优势,将使三方合作比双边合作更易产生规模效应。

  《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》27日公布,对外发出三方团结合作的声音,其中明确规划了未来合作方向。经济一体化、互联互通、能源安全、数字化转型与创新、粮食和农业、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都被提到。

  联合声明指出,三方重申提升经济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决心,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、包容、平衡。在经济一体化方面,三方表示,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促进可持续贸易,在数字和绿色经济技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机遇。

  受访专家认为,这反映出面对“脱钩断链”和“筑墙设垒”增多,三方都更加认识到拓展多元化经贸合作、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的重要性,这是三方间开展更多合作的内生动力。

  王广大注意到联合声明指出,“探索本币和跨境支付合作”。“更深入地推动跨境交易本币结算,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他说。

  “这些务实合作举措让各国在共建大市场中实现更加丰厚的利益共享,将增强各国产业效能和持续发展动能。”许利平说。

  在外界看来,这场地理上横跨东亚、东南亚和西亚的三方峰会,也是全球南方发展趋势的缩影。

  王广大强调,东盟和海合会国家都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,三方峰会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,即全球南方国家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,而是积极建设者。

  许利平表示,三方峰会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一项补充,机制性合作平台的搭建将有效消除信息差、降低沟通成本,更有利于未来三方在战略对接、务实合作等方面形成“共振”,并在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上集体发声。

  “此次三方峰会是新型全球跨区域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,对于全球南方如何团结合作、共谋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。”王广大说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一波激励政策“来袭” 科技创新更加利好

荧光棒挥舞、万人大合唱,追忆炽热青春、纵享集体狂欢……当前,演唱会经济在成都持续火爆,来自该市文旅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,仅今年1~9月期间,成都已举办各类营业性音乐演出4100余场,吸引观众超440万人次,带动综合消费53亿元。

青藏高原最大编组站启用三年 中转运输货物超6300万吨

对于当今的碎片化阅读、短视频流行,刘庆邦笑说自己会看看手机,刷刷朋友圈,“短视频我看得不太多,我夫人爱看,我说她是‘三占’:占着脑子,占着耳朵,占着眼睛。”

碳寻真相丨减少使用塑料吸管,从一杯奶茶开始

福州7月24日电 (记者 龙敏)福建海事局于7月24日13时启动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,持续加强水上交通运输管控管制,强化巩固各项防台风措施。

大机遇 大文章丨同心同梦同发展 习近平始终心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

天琴是壮族古老的弹拨乐器,民间称之为“鼎”、“叮”。因与壮族古老民俗活动“唱天”“弹天”有关,故得名天琴。2007年,龙州县被命名为“中国天琴艺术之乡”。2021年,壮族天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把“出海口”搬到“家门口” 雄安新区打造高效便捷出海运输通道

国家安全学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、服务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综合性交叉性核心支撑学科。2020年12月,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正式设立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、国防大学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成为首批15家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单位,确立了“11+4”的学科战略布局,贯穿“硕士—博士—博士后”的国家安全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完善,建立起基础理论、前沿战略、政策研究和技术保障相统筹的学科体系……国家安全学在学科建设、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